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在交通运输部5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颖详细阐述了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运输装备绿色转型、产业协同创新等五大举措推动交能融合取得实效。其中,新能源货运车辆作为绿色运输体系的核心载体,正迎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为货运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一、规划协同: 构建充换电网络,破解续航焦虑 李颖强调,交通运输部将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互动,开展公路水路充(换)电站设施网络规划,并加强与电网规划的协同布局。这一举措将系统性解决新能源货运车辆的补能痛点: ●基础设施覆盖:计划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货运枢纽等关键节点加密充电桩布局,打造 “15 分钟补能圈”。 ●技术升级:加快公路沿线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双向充放电设施智能化改造,未来电动重卡可实现 3-5 分钟换电或 30 分钟快速充电,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清洁能源消纳:鼓励利用服务区、收费站等周边土地开发分布式新能源,如光伏发电与充电设施结合,实现绿电就地消纳,降低运营成本。
二、政策协同: 真金白银支持,降低运营成本 政策协同将通过 “组合拳” 降低新能源货运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购置补贴:多地已出台政策,如北京市对报废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并更新为新能源货车的车主给予最高 17 万元补贴,山西省对新能源重卡购置提供地方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2030 年前对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新能源车辆免征购置税,且享受车船税减免。 ●路权优先:在城市配送、港口作业等场景,新能源货运车辆可享受不限行、优先通行等政策,减少因限行导致的绕行成本。
三、场景拓展: 全领域渗透,释放规模效应 新能源货运车辆的应用场景正从城市配送向干线物流、港口运输等领域延伸: ●城市配送:新能源轻卡、微面在快递、商超配送中广泛应用。以长安睿行 EM80 为例,其百公里电耗仅 15.2 度,年行驶 3 万公里可节省能源成本超 1.4 万元,且享受新能源车辆路权优势。 ●干线物流:电动重卡在煤炭、钢材等大宗货物运输中崭露头角。某物流企业将 100 辆燃油重卡替换为电动车型后,每月燃料成本降低 25 万元,综合运营成本下降 40%。 ●港口机场:深圳、上海等港口已批量投用新能源牵引车,结合岸电设施实现 “零排放” 作业。宁德时代换电方案可使港口重卡在 3 分钟内完成补能,效率提升 3 倍。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四、装备升级: 技术突破驱动性能跃升 新能源货运车辆的技术迭代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电池技术:大容量固态电池研发取得突破,未来电动重卡续航里程有望突破 500 公里,同时支持兆瓦级超级快充,充电时间缩短至 1 小时内。 ●氢能重卡:国内首个车载液氢系统团体标准发布,推动液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应用。氢能重卡续航可达 800 公里,加氢时间仅需 15 分钟,适用于长途干线运输。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辆搭载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大数据优化路径规划,降低空驶率至 12% 以下。
五、科技研发: 标准引领与创新协同 交通运输部将通过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筑牢产业根基: ●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电动重卡、氢能重卡等技术标准,完善安全、节能、环保等规范。例如,《液氢燃料电池电动商用车车载液氢系统》标准的发布,为氢能重卡产业化铺平道路。 ●协同创新:依托国家科研平台,开展交通能源系统与能源网柔性互联、大容量储能等关键技术攻关。例如,宁德时代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合作推动换电技术标准化,提升行业兼容性。 ●试点示范: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疆煤外运通道等打造(近)零排放运输通道样板,通过试点经验推广带动全国应用。
绿色货运新时代已至! 交通运输部的交能融合战略正为新能源货运车辆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电网络的完善将彻底解决 “里程焦虑”,政策红利直接降低企业成本,技术突破提升车辆性能与效率。以山西为例,电动重卡保有量突破万辆,配套充电设施用电量增长超 100%,验证了新能源货运的经济可行性。随着充换电网络的持续扩张、技术迭代加速,新能源货运车辆有望在 “十五五” 期间成为干线物流主力,推动货运行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全面转型。
Copyright© 2023~2024 ShaBro.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码:渝ICP备19012645号-1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2905号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